核心提示:作為專業配套多晶硅行業的系統設備集成服務商,江蘇雙良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簡稱“雙良新能源”)堅持多晶硅行業還原核心系統的研發,推動并見證了中國多晶硅行業的發展。
近日,國家能源委員會會議召開,會上再次強調了我國要發展光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并推動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來助推能源高質量發展,以及加快能源開發利用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攻關。
這對我國的能源行業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行業以及能源裝備行業無疑又是一大利好消息。
太陽能是可再生能源中備受推崇的一種,隨著世界范圍內環保理念的興起以及對不可再生能源開發的限制與保護,各國都在積極出臺一系列促進太陽能利用的政策,由此加快了多晶硅這個與太陽能電池制造業息息相關的行業的迅猛發展。
光伏電站
作為專業配套多晶硅行業的系統設備集成服務商,江蘇雙良新能源裝備有限公司(簡稱“雙良新能源”)堅持多晶硅行業還原核心系統的研發,推動并見證了中國多晶硅行業的發展,目前已經成為國內多晶硅行業骨干企業的系統服務商,累計為全國多晶硅企業提供五千多套設備,包括還原爐、精餾塔、雙管板換熱器、大型吸附設備等。
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新疆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特能源”)就是雙良新能源的客戶之一。
新特能源多晶硅生產廠區
據雙良新能源高級工程師王曉春介紹,從2006年為新特能源籌建第一條年產1500噸多晶硅生產線提供換熱器開始,到目前為止,雙良已經為新特能源提供了總額高達幾個億的設備服務,其中新特能源近期年產3.6萬噸多晶硅生產線的還原爐,超過60%來自雙良新能源。
多晶硅行業的關鍵設備還原爐,由于其生產運行工況苛刻,在材料、結構、制作和表面處理方面有特殊要求,因此國際多晶硅技術和市場長期以來都被美、日、德3國的公司完全壟斷,2005 年之前我國多晶硅產能及產量全球占比都不到0.5%。
因而我國雖然擁有豐富的二氧化硅資源,由于技術原因,長期以來都是要依賴進口來滿足國內市場對多晶硅的需求。當時多晶硅的售價超過300萬元/噸,每年國家為此至少要花費近600億元!
新特能源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閆科表示,新特能源早期還原爐全部都是從歐美進口,價格特別高,而且是用美金簽合同,匯率損失也很多,更苛刻的是,合同簽完后要全款付清合同金額,但是交付期動輒六七個月。
據悉,當時還原爐還只是12對棒,為了盡快投產還動用各種關系,調節飛機倉位從德國空運過來,成本相當高。此外,服務成本也非常高,國外的技術人員過來都是按天計費,一天兩千美金。因此,為了掌握核心技術領域的主動權,急需高質量的國產設備來替代進口設備。
雙良的多晶硅還原爐裝置
在新特能源第二期多晶硅生產線開始建設的時候,便試用了雙良新能源的新爐型36對棒還原爐,但是開始設備性能和產出的多晶硅品質一直不理想,生產線十幾個億資金的投入,讓新特能源倍感壓力,就逼著雙良新能源挨個零部件排查還原爐。
作為多晶硅生產裝備中的核心設備,還原爐主要由底盤、鐘罩、供電系統、絕緣系統、供料系統、冷卻系統等零部件集成,是每個多晶硅企業最為關注的設備,多晶硅出爐品質的好壞主要就體現在還原爐上,它的性能將影響到多晶硅產量、質量、成本、能耗等關鍵指標。
“很多企業遇到這樣的事都崩潰了?!遍Z科說道,“不是主觀態度上不想干,而是不知道具體哪個環節出現問題,束手無策。當時從爐子底盤上的每一個墊片的配件開始排查,只要需要,不用走采購流程就直接替換,經過多次不斷排查,發現還原爐是沒問題的,問題出在電氣上?!?/span>
“當時我們也沒想到會是電氣的問題,還是花高價進口的電氣,雙良當時在這個項目上,傾注了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受了不少委屈,不過也讓我們看到了雙良的嚴謹的技術作風和可信任的服務,現在來看,雙良是居功至偉的?!遍Z科說道。
截止到今年,新特能源陸續采購了雙良的各種設備,包括還原爐、換熱器、吸附柱和溴化鋰制冷機等等。
雙良的溴冷機設備
這也表明,雙良新能源長期對多晶硅的生產工藝研究,尤其在還原工藝系統方面,不斷深入、持續創新,已完全具備了取代進口裝置的能力。
目前,雙良新能源已經形成一套完善的還原技術研發體系,研制的還原爐電耗低、純度高、產量大,綜合技術水平在業內處于領先水平。目前雙良生產的還原爐系列有72對棒、48對棒、40對棒、36對棒、24對棒、18對棒等,按照電子級多晶硅要求設計制造的24對棒還原爐已經得到了成功應用,性能優于進口設備。
截至目前,雙良新能源與國內二十多家多晶硅企業保持友好戰略合作關系,伴隨著中國多晶硅行業的不斷發展和突破,為綠色能源的廣泛運用貢獻自己的力量。
雙良技術人員正在操作設備
在國家科技計劃和產業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多晶硅企業抓住一切機遇加速擴張,依靠自主創新及引進技術再創新,逐步掌握了太陽能級多晶硅生產技術。
資料顯示,到2013 年底,我國多晶硅產量達到8.3萬噸,在當年全球總產量的占比達到32.7%,從此躍居全球產量第1位。到2017年,多晶硅產量增至24萬噸,在全球占比達到54.7%,穩居全球最大多晶硅生產國之位,市場需求徹底擺脫受制于人的局面,國內多晶硅規模以上企業躋身全球一線行列,徹底改變了全球多晶硅行業格局。
截至2017年,全球超過萬噸級的企業有18 家,10家來自中國,而這10家企業,背后全部都有雙良新能源默默服務的身影。
2003年至今,雙良新能源參與了大量的新建、擴建和技改工程,加強多晶硅行業的技術研發,提供更先進的產品和服務,為多晶硅一次性投產成功并持續穩定生產提供可靠保障。(王布悅)